中文

欢迎大家。

感谢大家今天到场,与我们共同深入了解《氰化物规范》。

《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金矿采掘中氰化物的生产、运输和使用》(以下简称“《氰化物规范》”)是一项以绩效为驱动的最佳实践认证计划,针对的是金矿和银矿采掘中的氰化物管理;金矿和银矿采掘公司、氰化物生产商和运输商均可自愿参加。《氰化物规范》是矿产行业最早的标准和认证计划之一,如今也已成为采掘行业最成熟的认证计划。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采掘业务单元,虽然作业和气候条件差异巨大,但普遍采用了这一计划。

《氰化物规范》旨在改善金矿和银矿采掘中所用氰化物的管理,并在氰化物意外释放或暴露的情况下,加强人体健康保护,并减少环境影响。它提供了氰化物管理的原则和实践标准,形成了覆盖氰化物整个使用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氰化物的生产、运输、装卸、使用、回收以及在矿场的现场处置。

《氰化物规范》的适用范围涵盖三个行业,并针对这三个行业分别做出了规定;《氰化物规范》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原则”部分说明了作为《规范》签字方的金矿和银矿矿场、氰化物厂商和氰化物运输商,就负责任氰化物管理做出的一般性承诺;在每条原则后,规定了相应的“实践标准”,说明了满足原则所须达到的绩效目标和其他目标。此外,《采掘、生产和运输业务单元指南文件》作为一份独立文件,也提供了有关指导,说明了实现这些目标通常须采取的措施。

《氰化物规范》的实施情况,由独立第三方审核员进行审核认证,审核每三年开展一次。《氰化物规范》签字方公司内使用、运输或生产氰化物的业务单元均须接受审核,以确定《氰化物规范》的实施情况。满足《氰化物规范》要求的业务单元,将获得《氰化物规范》认证。

本框架为加强人体健康保护、减少氰化物的潜在环境影响提供了保障机制。

氰化物规范计划文件

国际氰化物管理协会(以下简称“ICMI”)提供了以下《氰化物规范》文件的中文译本。《氰化物规范》文件可作为资源使用,但ICMI恕不对其译本中的错误承担任何责任。在所有情况下,氰化物规范计划文件以其英文文本为准。此外,请注意,氰化物规范计划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提交给ICMI的所有文件均须使用英语编制。

计划通用文件 (Program Documents)

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The Cyanide Code)
签字方和认证流程》(Signatory and Certification Process)
签字方申请表》(Signatory Application Form)
定义与缩略语》(Definitions and Acronyms)

业务单元与审核文件 (Documents for Operations and Auditing)

采掘 (Mining)
采掘业务单元验证规范》(Mining Operations Verification Protocol)
采掘业务单元验证规范使用指南》(Guidance for Use of the Mining Operations Verification Protocol)
采掘业务单元〈审核摘要报告〉模板》(Mining Operations Summary Audit Report Template)
生产 (Production)
氰化物生产验证规范》(Cyanide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Protocol)
氰化物生产验证规范使用指南》(Guidance for Use of the Cyanide Production Verification Protocol)
氰化物生产〈审核摘要报告〉模板》(Cyanide Production Summary Audit Report Template)
运输 (Transportation)
氰化物运输验证规范》(Cyanide Transportation Verification Protocol)
氰化物运输验证规范使用指南》(Guidance for Use of the Cyanide Transportation Verification Protocol)
氰化物运输〈审核摘要报告〉模板》(Cyanide Transportation Summary Audit Report Template)

审核员文件 (Auditor Documents)

纠正行动计划要求》(Corrective Action Plan Requirements)
审核员标准》(Auditor Criteria)

 

参与和管理

金矿和银矿采掘公司,以及金矿和银矿采掘所用氰化物的生产、储存、再包装和运输公司,均可申请成为《氰化物规范》的签字方。签字方公司承诺遵守《氰化物规范》的原则,并实施规范中规定的采掘、生产和运输实践标准。

《氰化物规范》由ICMI管理。ICMI为非营利性机构,由独立理事会实施监督。理事会由金矿和银矿采掘行业的氰化物使用和管理专家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组成。

《氰化物规范》的编制

《氰化物规范》由多利益相关方指导委员会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前国际金属与环境理事会的指导下编制完成。

20世纪90年代,国际新闻报道的一系列氰化物事故,触动了舆论神经,引发了人们对采掘行业氰化物使用的广泛关注。这些事故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发生,涉及氰化物的整个使用周期,包括运输、装卸和尾矿处理等环节。例如,美国的佐特曼-兰达斯基(Zortman-Landusky)矿场和萨米特维尔(Summitville)矿场,以及圭亚那的奥迈(Omai)矿场,均发生过含氰化物溶液泄露事故;而运输商在向吉尔吉斯斯坦库姆托尔(Kumtor)矿场运输氰化物试剂时,也曾发生意外泄露。最著名的一次事件是2000年1月发生在罗马尼亚巴亚马雷(Baia Mare)的奥拉尔(Aural)矿场外溅事故。这次事故向多瑙河释放了大约100,000 m³的金矿碾磨尾渣,幸运的是,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尽管如此,该事故仍导致了河中鱼类大规模死亡,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金矿采掘行业所用氰化物风险的关切。

在这些事故的推动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当时总部位于渥太华的国际金属与环境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了国际研讨会,探讨如何改善金矿采掘中的氰化物管理。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近40名专家参会,其中包括许多加拿大专家,并促成了后来《氰化物规范》的编制。

编制一份适用于全球整个行业的规范是一件困难重重的工作。尽管有大量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在巴黎研讨会后成立的多国、多利益相关方指导委员会仅仅耗时13个月,便在2002年5月初完成了《氰化物规范》的结构设计和内容编制。随后,在2002年3月举行的世界矿物部论坛上,《氰化物规范》正式发布。

此后,委员会又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实施《氰化物规范》的实质性和程序性文件。国际氰化物管理协会也于2003年成立,负责监督《氰化物规范》的实施。这些工作都加强了人们对《氰化物规范》的意识、促进了人们态度的转变,并促使世界采掘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氰化物管理程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氰化物规范》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其作用不可忽视。

《氰化物规范》的适用范围

《氰化物规范》主要规制的对象是为金银采收目的而生产、运输和使用的氰化物,以及碾磨尾渣和浸出剂,目的是确保该等物质的安全管理,同时对财务保证、事故预防、紧急响应、氰化物设施退役、培训、公开报告、利益相关方参与和验证程序等做出了规定。使用氰化物的采掘业务单元、氰化物厂商和运输商,受《氰化物规范》适用章节约束。

《氰化物规范》旨在补充各相关业务单元的现有监管要求,而非否认有关政治辖区的法律法规,因此,各业务单元仍需遵守相关辖区法律法规的要求。《氰化物规范》未涵盖金矿和银矿采掘业务单元可能遇到的所有安全和环境问题(如尾矿库的设计和建设、采掘业务单元的长期关闭和土地复原等),亦未考虑不涉及氰化物的生产和运输业务单元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氰化物规范》中使用的术语“氰化物”,一般指氰离子、氰化氢,以及氰化物与各种金属形成的固态和液态的盐和复合物。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氰化物的风险取决于它们的具体化学形式和浓度。

编者根据可合理使用的信息真诚编排了《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以及 www.cyanidecode.org 中引用的其他文件或信息来源,并认为编排的这些内容是可靠的。但是,对于所有其他文件或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没有任何保证。关于《氰化物规范》、其他可用文件或所引用资料的应用能否防止危险、事件、事故或使通过氰化提金工艺从矿物提取黄金的任何特定场所的员工和/或公众免于人身伤害,也没有任何保证。符合本《氰化物规范》不意味着也不会替代、违背或以其他方式变更任何国家、州或地方政府的法令、法律、法规、条例的要求或与在此所涉事宜相关的其他要求。符合本《氰化物规范》完全是志愿行为,不意味着也不会产生、建立或认可其签字人、支持者或任何其他相关方需依法履行的任何义务或可依法行使的任何权利。